MAHA


一个人也很美



认识依赖

远离依赖



导言:



一个人呆着的时间自己如何安静而充实的度过,将成为一种全新的【进步体验】。


有关于孤独的内容,电影和电视作品一直停留在表象阶段。


很多人的独处都被生存、事业、生活、家庭、琐事、家务给填满。

因为填满了,所以人习惯了跟人在一起,也习惯了有事情做而不再关注单独一个人时的状况。


而在生病时,失业时,被抛弃时,离异时,人们会体会【真空感】。

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和思想上的教育准备,大部分人一个人独处会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。

监狱和单独禁闭,正是基于这样的表象才达到了惩罚的目的。


也基于此,人们恐惧独处,人们害怕一个人呆着。

人们希望有人陪。

但是,独处总会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。

没有一个人会躲过生前和死后的独处。


只有让内心的依赖感降低,才有可能恢复每个人完全可以独处的基因。

也只有这样,人才真的进化到了高级阶段。

坚定地不会害怕孤独,这是一种心灵深处的觉醒。



【1】



向外寻找为什么,不如面对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世界的【秘密】。

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【认识自己】来认识世界。


世界各国的民俗和民间都有这样的文化和习俗融合这个理论。


在希腊哲学家中,只有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接近了这个意思。

------ 他说:" 我探寻过我自己。" 

他还说,他的哲学仅是 " 向自己学习 " 的产物。

不说认识世界,至少就认识人性而言,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【素材】,可惜大多被浪费掉了。


事实上,自古至今,一切伟大的【人性认识者】都是真诚的【反省者】。


反省者,总是关注自己的不足,至少不会抱怨,就此一点,他的人缘、以及他的发展空间就是多元而开放的!


人只有在一个人呆着的时候,才有可能开启反省的机制。

就像写文章一般都需要独处一样。

独处,让【专注力】与【思考力】得以彰显,且能够让人拥有更为清晰、智慧的深沉表达。



【2】



写字的人比说话的人要冷静且思虑更为周密。

讲话太多,耗能也多。


独处,是一种静默的状态。

一般都伴随着无语而可以行思。

当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那里的时候,他自己可以感受到更多的行动和激情时所忽略的事物与能量。


静处而通观,是独处而不依赖任何东西得到的绩效。

当我们依赖工作时,会发现工作没有尽头。

当我们依赖钱财时,会发现钱财已经在腐蚀我们的独立性。

其实,生活到了某个节点所需要的金钱并不多。


反倒是越觉得钱不够用就越贫穷。



【3】



另一种依赖,涉及到亲情和家人。

亲情依赖,让人的内在坚强无法被唤醒。家长、夫妻还有自己心里非常喜欢的人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放不下。


这个状况在人们离开人世时表现得更为明显。

以至于去世的人很不容易超脱。


对于亲情,一方面我们要有慈悲心来善待,另一方面自己在内地心深处要能放得下。

自己平时也需要多给些时间空间来独处,减少在情感上、决策上、做事情的独立性上对家人和亲人、爱人的依赖。


我们自己可以去做的事情,争取自己去做。

不是凡事都要有人陪。

这个道理想通了,人的内在的强大力量也就自然现前了。


但凡遇到节假日,其实就是很好的独处训练时光。

不一定每一餐饭都准时吃,也不一定非要扎堆到热闹的人群。

上班生活、家庭生活都是非常折磨人的喧闹不断的环境。

自己找个地方清净清净,也是对独处的历练。


一个人看看书。

坐一坐。

或者自己做饭给自己吃,而后安静的整理家居。

或者简单的平躺,不一定做什么。

这一切的尝试,都是先远离烦躁、吵闹和对话,开始让自己有放空的契机。



小结:



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【禀赋】和【价值】,从而实现自我,成为真正的自己。

在认识自己的同时,还要学会做自己内心的朋友。


独处的敏感启动更为具体的第六感以及更深的感触。

智慧在独处的缝隙里。


认识了自己的生命,每个人才会懂得应该怎样活着以及如何唯美的感受生活。


在此过程中,相对独立的人格、相对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及生存架构都是完整认识自己、驾驭自己轻松发展的关键!


【独立性】,以及初步自给自足的模式确保了我们认识自我的有效性。

换句话说,人们一旦依赖什么就会习惯依赖,真实自我也就被埋藏了。


评论

热度(10)